不可否认,F-22确实是五代机中的一段传奇,它被誉为美国的“空中之刃”。F-22的诞生故事也相当神奇,在隐身性能上延续了前辈F-117A “夜鹰”攻击机的设计理念。
1962年,苏联的科学家彼得·乌菲姆采夫在研究衍射物理中的边缘波行为时,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:一个物体的雷达反射面积与其尺寸关系不大。只要外形设计得当,它就能避免电磁波反射,从而达到雷达探测不到的效果。
基于这个原理,1981年,美国ATF计划开始运作,目标是研发一款隐身又能超音速巡航的战机。于是,洛克希德的“臭鼬工厂”就推出了F-117A “夜鹰”。
F-117A那造型真是像极了UFO,甚至有点像撞上金字塔之后的UFO!整机满身都是棱角,雷达反射面积小得离谱,比浴缸还小呢。
问题来了,为了追求隐身效果,设计师不得不牺牲了机体的稳定性,结果F-117A的最高速度仅有0.8马赫,爬升率甚至比老旧的螺旋桨飞机还要逊色。实战中,这家伙只能靠着夜色藏身,玩那套“忍者偷袭”的把戏。严格来说,它更像是一架轰炸机而非战斗机。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,F-117A还被老掉牙的萨姆3导弹给击落,隐身的神话瞬间就破了。
幸好当时F-22已经首飞两年,它在技术上与F-117A有不少相似之处。F-22的机体气动外形经过优化,而且飞行控制系统也重新设计,这才实现了第五代战斗机的两个关键指标——隐身和超音速巡航。
F-22问世时,对于其他国家的战机来说简直就是一头猛兽。美国官方宣称F-22的升力系数高达2.0,搭载的F119发动机推重比达到11,绝对是当时小涵道比发动机里的佼佼者。作战半径超过1800公里,而且还能超音速巡航,配备全方位的战场感知能力。
F-22能够搭载多种导弹,比如AIM-120远程空空导弹和AIM-9“响尾蛇”近战导弹。
这款战机配备的是ANAPG-77有源相控阵雷达,探测范围可谓超远,能够对一般目标进行最高约250公里的探测。它的雷达波反射面积仅有0.01平米,差不多像只斑鸠那么大,即使被地面防空雷达捕捉到,也很可能被当成杂波给过滤掉。想象一下,一只飞得飞快的斑鸠,估计没有哪个雷达操作者会相信吧?
F-22在首飞一周年时,中国的初代歼-10才刚刚问世。当时,俄罗斯也还没有隐身战斗机,因此,F-22那个时候真的是无敌于天下,谁都奈何不了它。
正因如此,美国军方也开始有些得意洋洋了,觉得手里的100多架F-22已经够用,结果在2011年关停了这款战机的生产线,就这么让它成了美国军工的最后一曲。
如今看来,这个绝唱似乎有点打折扣,毕竟最近几年来F-22也出现了不少问题。
F119的推重比从10.7降到7.2,升力系数则是2.0,这可是美国官方给出的数据。不过后来曝光的F-22的升力系数只有1.5多,作战半径也没那么大,最坑的是它的隐身涂层还特别容易掉。
另外,双脉冲发动机的空对空导弹,到现在还没看到实际成果,15年过去了,依旧只是停留在PPT上。美国的军工复合体真是没啥新花样,总是在那儿造神话,靠纳税人的钱弄个面子,光靠吹牛来制造战略威慑。
说实话,法国的阵风战机也是这么一出。最开始的时候,达索公司把阵风捧得天花乱坠,说它是最强的四代半战机,目的就是想让这飞机卖得更好。结果不少国家真的上了这个当,信了这个神话。现在实力到底怎样,大家都看得清楚了。
美西方的武器真是挺让人疑惑的。就拿F16来说吧,已经送到乌克兰那边了,却还没有见到它上战场的明确纪录。而巴基斯坦也买了不少F16,但战时却没法起飞,这都是因为美国在这批战机上加了很多限制。
同样,美国出口的F35也受到这种限制。日韩的F35飞机,如果想要起飞,还得先输入个密码,类似验证,必须得到美国那边的授权,要不然这飞机就是“摆设”。在中东那边,F-22曾经驱赶过苏-25,不过没打起来,就是个警告,算不上真正的空战。它还用过杰达姆炸弹,打击恐怖分子,这也不能算空战。估计F-22服役到退役,唯一的空中击落记录就是一个气象气球了。
不少军迷都在猜测,这些武器会不会是“绣花枕头,中看不中用”呢?和平时期价格卖得高得离谱,战时却可能连飞都得受限制。现在很多网友就希望F-22能和同级别的对手真正来一场较量,看看究竟是骡子是马,得拉出来遛遛。
